优先实行大湾区人员往来正常化

时间:2020-10-12 来源:文汇网

高佩璇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特区政府宣布延长入境防疫管制措施至12月31日,相信许多有两地往来迫切需要的市民都承受不住了。在当前香港第三波疫情基本受控的情况下,特区政府与内地协商,应该尽早采取病毒检测、健康码等先进手段,与内地实现通关正常化,特别是要优先考虑大湾区人员往来的正常化。

一场疫情无情地暴露了非常态下大湾区融合的「物理」阻隔。从2月至今,因为两地强制检疫隔离共28天,导致两地居民的往来极为不便,处于几乎停顿状态。去年香港与深圳陆路口岸通关总人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65万人次。今年仅以9月份统计,开放的港珠澳大桥和深圳湾两个口岸,每天总通关人数不到2,000人次,相差325倍。人流不通造成的经济损失、时间耗费以及合作受阻等,无法估计。

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抗疫措施,我们都坚决支持。人命关天,极端情况下的任何非常措施都可以理解和必须执行。近期确诊的本地源头不明个案不断,说明隐性传播链仍然存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稍稍松懈就会出现第四波疫情。政府实施的防疫工作虽然取得成效,但不能因此而自满,仍有改善空间。为了进一步找出小区中的隐性患者,政府可进取一点,针对某些行业从业员实行强制核酸检测,例如:公共服务业、接触服务对象前线工作人员、长者、饮食业等等。现时本港检测能力可达每日9万个,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堵住隐性传播。以更为主动的防控措施作为支撑,香港才有条件与内地协商,逐步实现通关正常化。

港人与大湾区联系紧密,投资创业、研发合作、工作学习、居住养老人数众多,业务往来密切,需要实现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而其中人流畅通是最基本的要求。大湾区建设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实践,需要以改革开放的心态做一些先行先试的尝试。非常时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保持畅通,是这次疫情给我们的新课题、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