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璇 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
在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后,发展民生成为特区政府施政重点方向,对这项可能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份施政报告交出了一张好答卷。
「惠民生建未来」「惠民生添幸福」……「民生」二字的高频出现,充分体现了本届特区政府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上任以来李家超对此一以贯之: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迈向自主审批药械体制;建立输入医护人员制度,改善公营医疗长期人手短缺;创新推出「简约公屋」,填补公屋供应短期空白期;成立「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凝聚资源精准扶贫;建立「一年一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落实「三隧分流」等,民生始终是本届政府最重要的施政范畴之一。
香港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两年多来也明显提升,一份成绩单可做左证:市民的家庭月入中位数增加约2,800元,上升超过10%;就业职位增加超过10万个;公屋轮候时间缩短半年,填补公屋短缺的「简约公屋」即将建成入伙。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的确能够感受到日渐向好的变化。
初心不改,更进一步。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李家超对民生问题的关切着墨愈发厚重,房屋、土地、交通、医疗、扶贫、共融,方方面面都有涵盖和涉及,可见民生无小事,细节见真章。尤其针对劏房问题所提出的突破性举措,更体现了特区政府解决民生痼疾的决心和担当。同时,在青年置业、扩大支持长者及照顾者、扩大扶贫计划、提升公私营医疗服务方面也有新举措。事实上,无论中产、基层还是老人、青年,都能在报告中找到自己若干急难愁盼问题的解答。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明确提出「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的希望,可见增进民生福祉是香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香港刚刚完成由乱到治的重要转变,由治及兴的道路需要全体民众的团结与支持,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让每位香港居民能够有稳稳的获得感和收获感,将对特区政府施政和香港未来发展带来强大的信心和定力。
这就需要香港管治团队心怀人民、敢于突破。香港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人均GDP更高居世界前列,但住房困难、贫富差距显著、向上流动不足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民生问题同样令人侧目。作为「一国两制」的重要实践地,管治者们决不能忘记执政为民的根本信念。尽管所有人都清楚,民生问题成因复杂,解决更绝非一蹴而就,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直面而非回避才是正确的态度。
正如李家超所言,自上任以来,他为建设每天进步的香港而奋斗,为市民有更好的住房、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当下的香港治理需要延续这种精神和态度,将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将办法考虑得更加细致、将民众要求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增强执行力和完成率,「以结果为导向」的施政理念需要一以贯之,不能「画饼」,更不可「空谈」。
习近平主席指出:「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如今,「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已迈入第27个年头,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由治及兴也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而这种进步和发展必须建基于不负人民的理念之上,香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爱国者治港」的重要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