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国安法带给香港新开端

时间:2020-07-13 来源:文汇网

高佩璇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港区国安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信这部法律近期将在香港落实。

对于港区国安法,很多人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这部法律顺利通过后,香港会理顺各种关系,出现全新状态。毕竟法律的威慑力摆在那里,有助于防范、制止和惩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袭击及勾结外国等四种情况。

但是,这种善良的愿望还必须加上港人的自省和反思,以及自我纠偏。我们需藉港区维护国安法立法的契机,总结回归23年的风风雨雨,思考前路,真正令港区国安法成为香港新开端的「启动键」,以达至香港的「二次回归」。

首先最需要反思的是香港的某些反对派政治人物。「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已为反对派存在留下足够空间。反对派需要考虑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参与香港事务。事实上,回归23年来,反对派除了反对和捣乱,并没有积极、有建设性的建树来促成香港走向进步。

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为香港国安法立法,香港舆论普遍认为是反对派「求仁得仁」,「逼中央出手」。此话很有道理。澳门回归10年时,主动就国家安全立法,毋须中央操心。而香港却23年无法立法。某些人还不断制造政治事件令香港动荡,甚至动辄将属于中国及香港内部的事务摆到国际上,寻求外部势力制裁,挑战中央的权威。将「反对」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立场,令反对派站到中央和特区政府、乃至多数市民对立面,不仅害了香港,也把自己迫到一个逼仄的空间。

事实上,中央过去一直以「求大同存大异」的胸怀,期待反对派能成为「忠诚的反对派」,理性监察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而且,确有一些隶属「泛民」的知名人士获中央充分信任,进入政府管治团队,在「一国两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可惜,反对派某些人不但不领情,反而把中央的宽宏看成是懦弱,变本加厉,誓要把香港「揽炒」,试图夺取管治权与中央抗衡。

如果港区国安法立法后,反对派中的大部分能够冷静反思,重走和理非,那么,香港走向新开端的正面力量必然加大。

需要反思的还包括香港一些被蒙蔽的市民,我们如何将「一国两制」关系理顺。「两制」在「一国」之下毋庸置疑,没有讨论空间。尊重「一国」,做好「两制」,最重要的是不要用「阴谋论」怀疑国家。新中国70多年一直在进步,如果以「刻舟求剑」的固化思维方式看国家,就永远走不出自我困顿的境地。港人要多了解国家百年历史和近代的发展状况,摆脱长期以来对国情的误解,而且,对国家的「恐惧」心理不利于香港与国家互动和互信。事实证明,这对香港是很吃亏的。

这23年来,国家为了香港发展,做了许多努力,出台了众多挺港政策确保香港繁荣稳定。如沙士后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个人游,带动香港旅游与零售业等迅猛发展,访港旅客人数由2003年的1,554万人次,飙至2018年6,515万人次,旅游业迅速反弹,带动零售业、酒店业和饮食业等复苏。同时,CEPA涵盖领域由货物关税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以至经济技术合作,推动粤港澳市场融合,香港银行得以在广东省内高速扩展支行网点,如鱼得水,绝对是当时香港的「及时雨」。

港人尽责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成功的基础。香港重新开端,有赖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