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稳中求进推动辽宁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7-03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6月26日,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辽宁朝阳召开。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具有特别的意义。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在第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介绍了辽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她表示,2019 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从全国来看,纺织行业顶住了内外市场的压力,总体运行态势平稳,生产、投资等运行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4 月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1%。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态势明显。同期,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3.7%,继续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水平,但增速低于上年同期 4.3 个百分点。出ロ压カ有所增加,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1-4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 757.6 亿美元,同比下降 3.7%。出ロ产品中,纺织品出ロ同比增长 0.8%,服装出ロ同比减少 7.6%。投资规模有所减少。2019 年 1-4 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1.3%。其中服装业投资保持增长,1-4 月增长 3.2%,

服装业较上年同期增加 14.7 个百分点;化纤业投资规模同比减少 19.9%,低于上年同期 4.9 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部分省份开始承接长丝织造和印染行业产业转移,投资步伐有所加快。东部地区投资增长仍以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为主要驱动力。新疆投资趋于理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据了解,辽宁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有一批隐形、单品冠军和优秀企业,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及责任发展、品牌与时尚”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经济与行业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服装定制快速增长。智能制造是制造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智能制造水平,或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定制模式。大杨集团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数据信息处理、面辅料自动匹配、智能样板匹配等,依托全球定制网络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一天生产单量定制的订单能达到 2000 个,生产周期为 5 天,2018 年完成服装定制 90 万件套;大连隆生服饰推出全球第一家皮衣智能制造平台,实现“零库存,7 天交付,一人一版,一衣一款”的皮衣全品类智能定制,智能制造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跨境电商链接海外,助推企业拓展市场。在技术方面,数字化正在加速经济全球化;在政策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企业海外拓展市场带来了重大机遇。大连皮尔蒙特创建的中国制造 E2025 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通以服装产业为核心,以制造企业为基础,整合制造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集约型平台,

有效提升了服装制造类企业的产业链发展,解决制造企业渠道问题、成本问题;葫芦岛益丰集团充分利用跨境电商渠道,有效地开拓了国际市场,助推品牌出海,2018 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 22%,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2、科研水平与制造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近几年,辽宁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大连华伦、华阳化纤分别荣获“纺织之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瑞光、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分别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瑞光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行业领军企业,新的高速水刺生产线年产量达 15000 吨左右,目前总产能在 8500 吨左右;大连华伦公司开发中心现有三条功能性无纺布生产线,为国内近百家企业提供 176 条化纤、无纺布生产线;大连华阳主要经营非织造布生产线联合机,获得工信部第二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新龙泰已实现由“贴牌”向“自主品牌”的转变,取得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斯凯奇”在亚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权;优耐特公司的超强防雨面料、高效阻燃面料、防风耐寒面料、高超湿面料、抗紫外功能印花面料等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瑞沃尔创新采用轻便防磨、抗撕裂高科技面料和更加轻便保暖、透气亲肤的天然柞蚕丝作为填充物,旨在打造高端滑雪服自主品牌;优纤科技自主研发的尼龙 56 熔体直纺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在国内率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区域特色纺织品的深度开发与应用。中国是世界柞蚕茧、丝的主产区、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辽宁省柞蚕丝年产量约 5000 吨。

3、(全国约 7000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70%。辽宁柞蚕丝学研究院积极拓展了柞蚕丝在家纺产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正在研究柞蚕丝全产业链的价值利用;辽宁采逸先后开发出柞蚕丝原料系列产品、寝居系列产品、服装、服饰系列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18 项,参与制定蚕丝被、柞蚕绢丝等国家标准 5 项,产品研发创新正在不断拓宽柞蚕丝的应用领域。 3、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文化创意、品牌建设正在成为辽宁服装企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动能。辽宁省具有发展品牌的良好产业基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积攒了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牌定位。随着消费市场升级,高端化、个性化、多元化正在成为新的趋势,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并引导消费,是企业品牌发展的重要途径。大连现代服饰不断“修正”与 “重塑”企业的品牌,最终将“优雅”打造为鲜明标签,旗下两个品牌销量良好;大连品兆 20 年专注于单品女裤的生产与销售,通过明确品牌定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效益。聚焦文化赋能,提升品牌价值。文化作为品牌的重要内涵。有力地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往高层次、高附加值、品牌化发展。大连思凡坚持“以文化带动品牌的发展,以文化作为品牌的基因”,积极打造品牌文化对于商业、市场和消费者的引领;丹东唐人服饰主要发展韩国民族服饰的高定业务,以精美的民族文化与优秀的设计能力赢得了韩国市场的高度认可,并准备在国内开发旗袍等当代中华服饰;一生一纱时尚产业有限公司将波西米亚风融入到婚纱中,将公司业务定位为高附加值的婚纱定制,成功进入欧美地区的中高端婚纱市场。注重搭建平台,加强品牌推广。政府、行业协会为促进产业。5 与区域品牌发展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并出台多项支持攻策。大连市设立了“三品”专项扶持资金,以企业、设计师为主体,补贴资金近千万元;与高校共同成立设计师孵化基地,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鼓励设计师品牌的建设;通过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大连时装周、兴城泳博会等平台聚集产业资源,链接上下游,提升产业价值,培育创意生态,扩大品牌影响;组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的展会,入驻“时尚工园”,参加“城市之光”等平台,利用平台的优势资源加强品牌的推广。

4、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建设步伐加快企业加快落实环保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来提升内生力,保障可持续发展。大连瑞光入选了工信部绿色工厂,被评为“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实现了对企业、社会和环境的承诺;丹东新龙泰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实,对两个厂区投入 200 万元进行锅炉改造;阜新新益达农工科贸是一家覆盖毛纺全产业链产品的企业,正在探索利用新型染整技术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丹东天皓与东北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发“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差别化再生涤纶短纤维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通过研发创新提升绿色制造水平;营口金米兰提出对于环保问题要有前瞻性眼光,其采用“利用+治理”的模式,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探索产品的循环再利用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5、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建设稳步提升首先,出台政策,推动企业转型。瓦房店市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提品质创品牌;普兰店区成立了行业区域企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社会合作的模式支持企业的 6 转型发展;兴城市制定了“小升规,规升巨”的具体政策,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与运营能力。其次,搭建平台,服务企业需求。丹东高新区积极搭建了纺织服装运动户外平台、展示秀场、检测平台、防护纺织创新中心、军工项目专业孵化器和研发平台等,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运行机制,大力推动纺织产业的协同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最后,构建生态,保障企业发展。五爱市场、五爱服装城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加强智慧市场、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建设,保障企业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 : 左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