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建屋 刻不容缓

时间:2018-10-26 来源:文汇网

高佩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轮候公屋家庭已多达15万多户,连同非长者一人申请人数11万7千多宗,加起来就有近27万宗。但是,近年每年的房屋供应量不到2万间,公屋家庭平均轮候时间长达5.3年。另一边厢,私楼价格连年上涨,已经脱离普罗市民负担能力。私人楼宇的供款额相对住户入息中位数的比率,亦持续恶化至今年第二季的74%,住屋负担已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素。市民为了减轻负担唯有选择居住较细小面积的单位,说明住屋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近年政府把建屋纾困放在施政首位,无奈过去多年虽然大力推动房屋建设,可惜成效有限以致公营房屋供应日益紧张,而私楼就越卖越贵,市民埋怨政府施政不力。

为了增加建屋量,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多个措施,值得市民大力支持。问题是如何加速推行和稳妥落实,使房屋供应量可以按计划完成,我们相信特首能够迎难而上。

日前有意见说用万亿填海是把钱倒入大海,此说纯属谬论。首先,通过夸大填海费用从而怂恿市民反对,这是误导市民;其次,考虑长远建屋需要,若不填海造地,还有什么办法?不可以一味反对。如果大家觉得1,700公顷太多,1,000公顷可以吗?理性讨论未来需求然后订定填海数字,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不要老是反对、反对、反对。政府定出了一个方向性政策,日后还要经过很多程序,例如环境评估、城规、交通评估、拨款申请及其他程序等等,每个程序都甚为严谨,而且是缺一不可,完成了才能逐步落实。我们应该支持特区政府在这些程序中不断因时制宜订出可行方案。况且在这些过程中市民完全有机会参与,好的意见是会被考虑的。

填海造地除了建屋需要之外,也是为香港经济发展需要而未雨绸缪。试想,在全港1,000平方公里内,我们要在住屋、商业、道路、小区配套设施和绿化园林、环境保育等方面取得一个合理规划和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

填海造地需时十多年才能真正提供到房屋单位,但是短期的需要非常迫切,我们也要认真面对。目前在新界有不少的闲置土地,也有不少没有耕作的农地,倘若能配以完善规划,十年八年内便能建出楼房;鼓励旧楼重建,给予提高地积比增加额外面积,也可增加供应量;另外亦可检视现有部门规管流程,增加人手缩短审批时间等。施政报告内提出了不少好的做法,都值得支持,希望大家齐心合力支持政府全力推动建屋计划,逐步解决住屋问题。